雲霧中的果樹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神之茂谷
不同的採摘期
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大山背之日出日落
轉貼 : 自然攝影中心 會員:4D1794 的文章
日出
其實, 這座山還可以夜間觀星, 看流星雨, 賞月, 看夜景 ( 北至台北桃園, 西面就不用講了, 西南到苗栗的竹南頭份...不過, 南北兩邊距離都太遠,只能看, 不適合拍夜景, 拍攝新竹跟竹東的夜景比較剛好 )
日出前的竹東街道, 街燈尚未熄滅
日出前的內外鳥嘴稜線
日出於 "宇老鞍部" ( 尖石前山與後山的分界)....左邊圓形的是李棟山
太陽出來了
晨光中的鹿場大山與比大鳥鵝
尚未起床的街道
日落
有太陽的日子中, 在山區靠西邊的方向, 到處都可以看日落, 山頂, 山腰, 山下...地點不限.
隨便貼個幾張
#1
#2
#3
#4
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大山背簡介
轉貼 : 自然攝影中心 會員:4D1794 的文章
-------------------
標題還是以 "簡單/淺顯" 就好了.
說是 "簡介", 大約瞄了一下....總共 "只有" 大約 29 篇文章, 195 張照片
大山背, 始墾於 1871 年, 位於新竹縣橫山鄉境內, 一般所稱的大山背地區, 是從西面往東看, 於 "大山背山" 以東的區域, 早年是個窮苦與生活艱困的地方, 當年有一句話 "嫁女莫嫁大山背"....可知當地生活之艱苦.
如今....大山背地區已經是新竹地區知名度相當高的地方, 區內的大山背山與數條舊時代的"古道", 成為健行登山與賞景的好場所, 區域內也有許多豐富的自然生態, 包括廣為人知的螢火蟲 (據調查, 當地有六種),還有蜂鷹, 倉鷹等多種鳥類 (據說還有熊鷹, 不過我沒見過) 此區域較知名的人物, 則是漫畫家 "劉興欽" ( 大嬸婆 ).
生態部份就不多予著墨了 ( 大約 20 種蛙類, 以及各種蜻蜓蝴蝶或其他生物 ), 甚至於 "據說" 本山區有 500 種以上的各式蕨類 ....所以, 生態部份還是直接跳過去
純粹就以 "景觀" 為主, 看圖說故事.
歷史文獻之類的探討, 也 "僅以" 我個人所知的作一些 "簡單說明" ( 文字儘量減少 ).
所以.... 請大家就簡單 "瞄一瞄照片" 就好了
如今....大山背地區已經是新竹地區知名度相當高的地方, 區內的大山背山與數條舊時代的"古道", 成為健行登山與賞景的好場所, 區域內也有許多豐富的自然生態, 包括廣為人知的螢火蟲 (據調查, 當地有六種),還有蜂鷹, 倉鷹等多種鳥類 (據說還有熊鷹, 不過我沒見過) 此區域較知名的人物, 則是漫畫家 "劉興欽" ( 大嬸婆 ).
生態部份就不多予著墨了 ( 大約 20 種蛙類, 以及各種蜻蜓蝴蝶或其他生物 ), 甚至於 "據說" 本山區有 500 種以上的各式蕨類 ....所以, 生態部份還是直接跳過去
純粹就以 "景觀" 為主, 看圖說故事.
歷史文獻之類的探討, 也 "僅以" 我個人所知的作一些 "簡單說明" ( 文字儘量減少 ).
所以.... 請大家就簡單 "瞄一瞄照片" 就好了
大山背山
大山背地區的 "地物" 代表, 就是這座山, 標高 705m....不過, 雖然它的高度不高,但是從 "西南~ 東北面" 整整 180 度, 沒有其他山頭阻擋, 至於 "東北~ 南面", 因為此山幾乎可算是一座獨立山頭, 這一面較近距離處都隔著溪谷或山凹....因此幾可稱為 " 360 度全視野" ( 雖然它只是 No.5 三等三角點而已).
東望雪山, 西望台灣海峽, 北望 "台北八里觀音山".....這些都是真的
溪流景觀
新竹縣橫山鄉, 是新竹主要河川頭前溪兩大支流 (油羅溪/上坪溪) 的匯流點, 大山背山, 則是俯瞰此 "兩溪匯流" 的最佳處所.
此山區兩側分別就是這兩條溪流經過,山區另外還有其他許多小溪流以及無數條大大小小的山澗....
先來大的...油羅溪 (枯水期拍攝的)
#1
#2
用於農田灌溉的小支流
#1
新竹縣橫山鄉, 是新竹主要河川頭前溪兩大支流 (油羅溪/上坪溪) 的匯流點, 大山背山, 則是俯瞰此 "兩溪匯流" 的最佳處所.
此山區兩側分別就是這兩條溪流經過,山區另外還有其他許多小溪流以及無數條大大小小的山澗....
先來大的...油羅溪 (枯水期拍攝的)
#1
#2
用於農田灌溉的小支流
#1
PS: 南面的上坪溪就不貼了, 反正都是溪流.
主溪流 ( 油羅溪/上坪溪) 之外, 還有許多較小的支流, 簡單代表一下....
溪流裡面, 當然有許多台灣原生種的魚類....鱸鰻/白鰻/爬岩鰍/鯝魚/馬口魚/溪石斑/溪哥/土鯽魚/沙鰍/泥鰍/川蝦虎/長臂蝦/羅漢魚/鲶魚/七星鱧/鱧魚/淡水河鮠.... 種類跟名字很多, 不過....都沒拍過照片
僅以兩張當代表....
山澗支流的小蝦虎....身體是彩色花紋的, 很可愛哩
僅以兩張當代表....
山澗支流的小蝦虎....身體是彩色花紋的, 很可愛哩
糯米橋
這個山區, 大概有十餘座早期 ( 民國 3X / 4X 年代) 所建造的糯米橋, 以石塊為主原料, 糯米及沙土米糠之類則是當作黏合材料, 歷經五六十年的風吹雨打, 絕大多數仍舊保存完好.
以下是其中的六座
#1
#2
這個山區, 大概有十餘座早期 ( 民國 3X / 4X 年代) 所建造的糯米橋, 以石塊為主原料, 糯米及沙土米糠之類則是當作黏合材料, 歷經五六十年的風吹雨打, 絕大多數仍舊保存完好.
以下是其中的六座
#1
#2
#3
#4
#5 四十七年一月
#6 這座, 好像是四十一年的
#7 四十年六月竣工
#8
#9 這是唯一"雙拱" 的一座...以河中央巨石當跳板, 歷經無數颱風豪雨, 仍然健在
#10
並未仔細去觀察每一座的 "年份"....應該都是五十年以上的 "老橋" 了....它們也都屬於此地 "歷史的一部份".
#4
#5 四十七年一月
#6 這座, 好像是四十一年的
#7 四十年六月竣工
#8
#9 這是唯一"雙拱" 的一座...以河中央巨石當跳板, 歷經無數颱風豪雨, 仍然健在
#10
並未仔細去觀察每一座的 "年份"....應該都是五十年以上的 "老橋" 了....它們也都屬於此地 "歷史的一部份".
樂善堂
這座廟, 始建於 1888 年, 不過, 曾經毀於日軍之手.....
據說, 當年大山背地區的開墾領頭者 (鍾石妹....是男的 ) 帶領 500 位義民軍在此地區開墾, 日據時期, 這些義民軍都是屬於 "抗日份子", 與當時的 "殖民政府" 作對....因此, 日軍把這座廟給毀了.....
大約 1904 年左右, 此廟重建....主祀三寶佛 (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 另有文昌帝君跟其他神祇.
樂善堂, 位於大山背山的山腰處, 高度約 450M.
從山下往山上看
白色的觀世音菩薩雕像, 是樂善堂明顯的地標
這座廟, 始建於 1888 年, 不過, 曾經毀於日軍之手.....
據說, 當年大山背地區的開墾領頭者 (鍾石妹....是男的 ) 帶領 500 位義民軍在此地區開墾, 日據時期, 這些義民軍都是屬於 "抗日份子", 與當時的 "殖民政府" 作對....因此, 日軍把這座廟給毀了.....
大約 1904 年左右, 此廟重建....主祀三寶佛 (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 另有文昌帝君跟其他神祇.
樂善堂, 位於大山背山的山腰處, 高度約 450M.
從山下往山上看
白色的觀世音菩薩雕像, 是樂善堂明顯的地標
樂善堂的景觀
雖然海拔高度只有 450M 左右, 樂善堂卻有相當不錯的視野....
往西北面, 可以看到竹東/新竹/竹北/芎林等地區
往下, 可以看到較矮的山巒
往北, 可以看到台三線....右後是關西鎮與桃園龍潭地區....都是 "視野之一"...
往東...可以看到油羅溪的谷地 ( 北與西北面更是在腳下)
可以看雲海....
沒錯, 只要氣壓夠低, 這裡就可以看到雲海.... 真實畫面
雖然海拔高度只有 450M 左右, 樂善堂卻有相當不錯的視野....
往西北面, 可以看到竹東/新竹/竹北/芎林等地區
往下, 可以看到較矮的山巒
往北, 可以看到台三線....右後是關西鎮與桃園龍潭地區....都是 "視野之一"...
往東...可以看到油羅溪的谷地 ( 北與西北面更是在腳下)
可以看雲海....
沒錯, 只要氣壓夠低, 這裡就可以看到雲海.... 真實畫面
樂善堂夜景
晚間, 除了看星星, 就是看夜景....西北面 (竹東/新竹/竹北/芎林) 跟北面 (新竹關西/桃園龍潭)....是夜景的主角....
夜拍. ( 將就看一下, 實際景觀比照片好看)
#1 西北面
#2 北面
晚間, 除了看星星, 就是看夜景....西北面 (竹東/新竹/竹北/芎林) 跟北面 (新竹關西/桃園龍潭)....是夜景的主角....
夜拍. ( 將就看一下, 實際景觀比照片好看)
#1 西北面
#2 北面
還有 1914M的尖石李棟山 (右後圓形山頭, 左邊是 1749M 的尖石內鳥嘴山)
可以看到尖石前山與後山分界的 "宇老鞍部" (左後凹處)與 2260 m 的養老山 (No.6276...右後)
外鳥嘴--內鳥嘴--李棟山 連稜 (遠處稜線)
李棟山 (圓形山頭)
1764m 的油羅山
雖然只有 705m 的高度, 卻擁有幾乎 360 度全方位的視野
壞天氣的視野景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