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6日 星期六

柑桔植物保護手冊



東方果實蠅

學名:BActrocera dorsalis Handel
英名:oriental fruit fly

發生及危害情形:
   東方果實蠅(如下圖)為害作物包括柑桔、番石榴、檬果、蓮霧、梨、桃、陽桃、酪梨、釋迦、枇杷、人心果等30餘種果樹,為果樹產業最重要之害蟲,危害果實所造成之損失極大。
   雌成蟲以產卵管刺入成熟之果實產卵於果皮下。被產卵之果皮初呈不明顯針孔小點,以後向周圍軟化變褐而腐爛。孵化之幼蟲在果內縱橫蛀食果肉,導致果實腐爛而落果。
   東方果實蠅在台灣每年約發生八~九世代,各蟲期全年均可見,無越冬現象。其族群發生與果實成熟期有關,族群密度以7、8、9月發生最高,11月至翌年2、3月間較低。柑桔果實成熟期適為族群密度高峰期,此時成蟲群飛至果園內產卵為害,如疏於防治將造成嚴重損失。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成蟲:體長約7~8mm,雄蠅較雌蠅為小,具翅一對透明,前緣脈及翅基具褐色斑紋,中胸背板側緣有黃色條紋,腹部呈圓桶狀。雌蠅腹部末端具有針狀突起的產卵管。羽化之雌成蟲經過10~14天才交尾產卵,一生可產卵1200~1500粒。未交尾的雌蠅也能產卵,但數目較少,且不能孵化。成蟲壽命約1~3個月。
卵:白色,呈胡瓜狀,一端鈍圓,一端稍尖,長約1.17mm。初產之卵具黏性,每一產卵孔約產下10粒卵,卵粒常聚集成堆。卵期受溫度影響,在夏季(30℃左右)卵產下後約一天即孵化為幼蟲。
幼蟲:初孵化幼蟲呈乳白色,頭部較尖,腹部末端寬大,老熟幼蟲體長約7~8mm。幼蟲在果實內蛀食果肉,使果實腐爛落果。老熟幼蟲能跳躍離開果實而在土中化蛹。幼蟲發育期在夏季約6~10天。
蛹:化蛹於地表下約9~20公分處,為圍蛹,黃褐色至深褐色,蛹體長3~5mm。蛹期於7~10月為7~9天,1~2月為17~20天。


防治方法:

  1. 果實蠅之防治工作要與鄰近果園共同實施。
  2. 以含毒甲基丁香油誘殺(90%甲基丁香油+5%乃力松):自果實成熟前兩個月,開始在果園四周懸掛改良中興式誘殺器,每公頃4~6個,2~3個月換藥一次,或懸掛含毒甲基丁香油之誘殺板(4×4×0.9公分),每公頃6個,每兩個月更新。誘殺板或誘蟲器宜懸掛於果園四周陰蔽樹枝下,懸掛高度為離地面1.5公尺,每片距離約30公尺。
  3. 田間果蠅密度急劇增高時(檢查誘蟲器之蟲數),可進行食物誘餌誘殺成蟲。食餌分別是蛋白質水解物稀釋100倍、紅糖稀釋4倍(加熱至有香氣)、糖蜜稀釋3~4倍(以上任選一種)+25%馬拉松可濕性粉劑800倍、80%三氯松可溶性粉劑600倍、50%芬殺松乳劑2000倍(以上任選一種);或番石榴果汁100cc+24%納乃得溶液0.2cc。每7天一次作果園內局部噴施於枝葉或果園四週噴施。
  4. 確實收集落果,深埋土中(30公分以上)以防止幼蟲化蛹羽化。
果實蠅--幼虫果實蠅--成虫果實蠅--蛀食情形


柑桔木蝨

學名: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英名:citrus plant lice
發生及危害情形:
  成、若蟲成群吸食嫩芽、枝梢汁液,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被害之嫩枝葉發育畸形。本蟲並會傳播立枯病。寄主植物主要是柑桔、月橘及黃皮。
本蟲年發生7~8世代,柑桔凡有嫩芽葉時均可見木蝨為害,以春、夏、秋梢發生期為族群密度高峰期。在月橘(七里香)上整年均可看到木蝨。在疏於管理之果園或附近有月橘等寄主者往往成為本蟲之良好繁殖場所。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成蟲:褐色,體長2~2.4mm,頭三角突出,觸角細短。胸背有褐色縱紋,足之腿節粗壯,善跳躍(如圖9)。前翅有褐色斑紋,後翅透明。腹部有褐色橫紋。成蟲於嫩芽上吸食,並產卵於嫩葉芽上。產卵期約一個月,一雌可產卵約800粒。
卵:橙黃色,卵形,一端有柄附著於組織上,他端露出葉面。通常數粒產於一處。卵期夏季4~6天,冬季約23天。
幼蟲:淡黃綠色,略被白臘粉,在嫩葉及芽上吸食汁液。若蟲期有五齡,發育期需時12~43天。


防治方法:

  1. 剪除不必要之幼嫩枝梢。
  2. 果園附近勿栽植月橘或防治時一併噴施藥劑。
  3. 新梢生長期以藥劑防治。




柑桔花薊馬
學名: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
英名:Flower thrips

發生危害情形:
   本蟲為一雜食性害蟲,寄生種類多,在台灣之寄主作物,包括柑桔、香蕉、芒果、葡萄、蓮霧、豆類、瓜類、茶及各類花卉。為一訪花性薊馬,僅發生於開花期為害;在柑桔開花初期,即由附近之寄主植物侵入,棲息於柑桔花朵內,以銼吸口器吸取花瓣、子房之汁液並產卵繁殖後代,妨害花之授粉、發育,嚴重造成落花,幼果發育初期吸食果實汁液及產卵傷害,誰成果皮呈褐化之銹斑,影響商品價值。
本蟲在柑桔園之發生主要在3-4月之開花期,花期結束後,即遷移至其他寄主。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成蟲:雌蟲頭胸部呈黃褐色,腹部褐黑色,體長約1.2mm。具翅二對,翅窄長,翅緣具細長緣毛,雌性個體腹部末端有鋸齒狀產卵管,能將卵產於植物組織內。雄蟲體呈淡黃色,較雌體小。成蟲壽命約20天,一雌產卵量平均約42粒。
卵:呈豆形,長約0.27mm,乳白色,產於花器組織內,卵孵化前可見一對紅色複眼。卵期約3天。
幼蟲:有二齡,初齡若蟲體淡黃色,頭部淡褐色,觸角透明,複眼紅色,體長約0.7mm,二齡若蟲體呈黃色,腹部較肥大,腹部10節分節明顯,體長約1mm。若蟲期行動迅速,棲息於花器內吸取汁液。幼蟲期約5 天。
蛹:有前蛹與蛹期,前蛹期觸角縮短,胸部兩側外生透明翅芽一對,長及腹部第2-3節處,此期行動緩慢,逐漸移至地下隱蔽處或壤中化蛹。蛹期觸角向後彎,平放於胸節背面,翅芽長及腹部第6-7節處,化蛹於地面或土中。蛹期約4天。


防治方法:
  本蟲主要發生卡柑桔開花期、幼果期,尤以暖冬及早春乾燥之季節發生密度較高,應注意防治。防治藥劑參考附錄。

柑桔花薊馬柑桔花薊馬--危害情形


蚜蟲類
蚜蟲俗稱〝龜神〞,危害柑桔的主要蚜蟲有:
小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 (Kirkaldy)
大橘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捲葉蚜Aphis citricola Ven der Goot
發生及危害情形:
   成、若蟲群聚於新梢幼嫩枝葉上吸食汁液危害,使芽葉捲曲(如圖一),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如圖二)。被害新梢生長受阻,影響柑樹生育甚大。大橘蚜、捲葉蚜等會傳播柑桔立枯病。
   蚜蟲在台灣終年行孤雌胎生,無越冬現象,有新梢萌芽即可見。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成蟲:分有翅與無翅兩型,有翅型個體細長,翅透明(如圖三),無翅型較圓肥(如圖四)。當柑桔新梢萌發時,有翅成蟲飛來棲息於新梢及嫩葉葉背,吸食嫩枝葉汁液,並繁殖胎生若蟲。溫度高時約5~7天即完成若蟲期,發育為無翅型之母蟲,繼續胎生幼蚜,繁殖快速。當食物及環境好時,在短時間即產生大量無翅型個體。當食物不足或環境不良時則產生有翅型個體,遷移另覓寄主植物。


防治方法:

  1. 剪除不必要的新梢,可減少蚜蟲、潛葉蛾、木蝨等害蟲的繁殖。
  2. 在新梢萌發時,如發現蚜蟲侵入為害,應連同潛葉蛾、木蝨一起防治,防治時選擇共同有效的藥劑使用。

圖一捲葉蚜危害狀
圖二煤煙病
圖三有翅大橘蚜
圖四無翅大橘蚜



介殼蟲類
危害柑桔之有殼介殼蟲類有:
  • 黃點介殼蟲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
  • 黑點介殼蟲Parlatoria zizyphus (Lucas)
  • 褐圓介殼蟲Chrysomphalus aonidum (Lin.)
  • 淡圓介殼蟲Aonidella destructor
  • 赤圓介殼蟲A. aurantii (Maskell)
  • 牡蠣介殼蟲Lepidosaphes beckii Newman
  • 長牡蠣介殼蟲L. gloverii Packard
發生及危害情形:
   成、若蟲群集於枝條、葉片及果皮上,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並行定著生活,影響樹勢及果實發育。在果實轉黃期,果皮被害部位轉色不良呈綠色斑點。果皮上之蟲體死亡之後,也不易脫落污染果實,影響果實之外觀及商品價值甚巨(如圖1、2、3)。
   介殼蟲在台灣柑桔園普遍發生,一般以成蟲越冬。於3、4月間第一世代若蟲出現。由於雌成蟲產卵期可達數個月之久,因此以後發生之世代各蟲期與前一世代之各蟲期,會有同時出現之情形,此現象稱之世代重疊。各蟲之年間世代約4~7世代不等。初新生世代一般在枝葉上為害,果實成長期,初齡蟲會爬上果實吸食繁殖為害。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有殼介殼蟲之蟲體及介殼形態因種類而異。雌若蟲期有三齡,老熟若蟲脫皮變為成蟲,雌成蟲無翅。雄若蟲經二次脫皮變為蛹,羽化為雄成蟲,具翅一對。生殖方式有胎生或卵生。
   雌成蟲交尾後產卵於母體之後下方。母蟲產卵期長,故在母體之下方可同時見到卵及初齡若蟲。孵化之初齡若蟲具有觸角、複眼及足,由介殼隙縫爬行至幼嫩之枝葉或果實上吸食汁液為害,並尋覓適宜之棲所,至一齡末期行定生活及分泌介殼。定著後之個體不再移動,觸角、足退化消失,隨齡期增加使分泌的介殼加大隆起。

防治方法:
  1. 冬季整枝修剪,剪除不必要枝條及被害枝條,使通風良好,枝條過於茂盛,有利介殼蟲的發生。
  2. 冬季防治要徹底。
  3. 在4、5月間新世代初齡蟲發生期,應徹底防治,將當年之蟲源壓至最低密度。
  4. 在6、7月間果實肥大期,應注意介殼蟲由枝葉轉移至果實上為害。
  5. 介殼蟲因有介殼的保護,因此應掌握在初齡蟲介殼未形成前噴藥,效果最好。

黃點介殼蟲為害狀
褐圓介殼蟲為害狀
牡蠣介殼蟲為害狀




柑桔葉蟎
學名: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英名:citrus red mite

發生及危害情形:
   成螨及若螨銼吸嫩枝葉汁液,被害葉片變成蒼白色斑點,發生嚴重時全葉變成淡黃綠色,生長受阻,甚至落葉,影響植株生長發育。
   年發生20餘世代。一年中除了7~9月之颱風雨季繁殖稍受限制外,其他月份均適宜其生活,尤以乾燥季節繁殖最快。完成一世代需時約21~35天。在中南部地區柑桔園於2、3月份即可看到紅蜘蛛危害。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紫紅色,體橢圓,背上有突起,突起上具長毛(如圖22)。雌體橢圓形,經三次脫皮為成。雄小,尾端較尖細。雌第三次脫皮後即交尾,交尾後每天產卵2~3粒,卵產於葉背主脈兩側及葉柄或嫩枝上。成壽命約18天,一雌可產卵30~40粒。
卵:卵球形,紅色有光澤,卵期8~30天。

初孵化之幼具三對足,經2~3天第一次脫皮為前若,有四足對,再經2~3天第二次脫皮為後若,後若經2~3天再脫皮即為成。


防治方法:

  1. 冬季整枝修剪後,以夏油乳劑添加介殼蟲防治之藥劑防治越冬害蟲,夏油乳劑即可抑制紅蜘蛛在冬季及春季的密度,故應徹底噴撒。
  2. 發現葉密度達每葉5隻螨時,就應開始施藥。葉螨
    容易產生抗藥性,藥劑宜輪流使用,勿連續使用同一種藥劑。(防治藥劑參考附錄)


柑桔銹蜱
學名: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
英名:Citrus rust mite
發生及危害情形:
  成蜱、幼蜱及若蜱以刺吸口器吸食汁液。在沒果實時聚集於葉片上吸食危害,葉片受害枯萎變黃。在幼果發育期危害果實,果實外層油囊細胞因吸食而被破壞。柚子、文旦果皮表面形成流淚狀褐色斑紋,椪柑、柳橙、桶柑等則變為黑色之果皮(如圖),檸檬則呈銀白色果皮,其為害之果實俗稱象皮病或火燒柑。果實早期受害常阻礙果皮發育,致果形不大,影響產量,後期果實被害,外觀黑褐影響商品價值,故損失甚鉅。
  
  在台灣終年發生危害,尤其乾燥季節發生嚴重。本蟲完成一世代只需7~10天,故繁殖迅速。其族群密度在南部地區2月間已逐漸上升,在果實上密度急劇升高時期南部約5月,中北部約6月。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成蜱:雌成蜱長楔形,淡黃至黃褐色,大小約0.12mm,一般肉眼不易發現。頭胸有足2對,腹部有偽足1對。前胸部較肥大腹部逐漸尖細,體上有多數環節,故稱之為節蜱。雌蜱通常行單性生殖,卵產於葉之中脈附近或果皮凹處。
卵:卵球形,光滑透明或半透明。大小約0.02mm。卵期夏季3天,冬季6天。
幼蜱:幼蜱白色,幼蜱期夏季1~3天,冬季3~6天。若蜱期夏季1~3天,冬季4~13天。


防治方法:
防治銹蜱之適期為銹蜱發生初期,即應開始防治,以防族群密度急遽上升。防治藥劑參考附錄。





星天牛
學名:Anoplophora macularia (Thomson)
英名:white spotted longicorn beetle
發生及危害情形:
  本蟲俗稱牛角橫。成蟲在樹幹近地際部咬破皮層成T字形裂縫,產卵於裂縫內。孵化後幼蟲在皮層內蛀食,繞皮層內側盤食,形成若干隧道,並向外穿鑿小孔排出糞便(如圖)。幼蟲二個月後向內蛀食木質部,造成隧道狀孔洞之蛀食痕,其為害影響樹液之輸送,被害株葉片萎凋黃化落葉,樹勢衰弱,最後枯死。
   本蟲每年發生一世代,成蟲出現在4~9月間,以5、6、7月最多,幼蟲以6、7、8月發生最多。寄主除柑桔外木麻黃及苦楝等受害亦嚴重。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成蟲:體黑色亮光。觸角之鞭節每節基白色,翅鞘上有白色星狀斑點。前胸背板光滑,兩側突出,翅鞘基部有瘤,中間凹陷,兩邊隆起,顏面、及體腹面有灰色毛。成蟲平時棲息於枝葉間,咬食嫩枝皮層及葉片,產卵時以口器咬破樹皮成T字形裂縫,伸入產卵管產卵其內,每一產卵孔只產一粒卵。一雌蟲約產卵10粒。
卵:長橢圓形有如在來種之米粒大小,初產時乳白色,孵化時呈黃褐色。卵期7~10天。
幼蟲:初孵化時長約5mm,老熟幼蟲約50mm,乳白色,頭黃褐色,口器褐色,前胸最大,背面、側面及腹面有黃褐色斑紋,背面斑紋呈凸字形。胸足退化。幼蟲期約10個月,在蛀食之隧道內越冬、化蛹。
蛹:乳白色裸蛹,體長約30~40mm。蛹期10~15天,羽化後在樹皮內經數天至一個月,然後咬一孔洞外出。


防治方法:

  1. 清除樹幹周圍雜草,使樹幹基部保持乾燥,降低卵孵化率。
  2. 在4~10月間巡視柑園,捕殺成蟲及幼蟲。或由樹幹被害孔,以鐵線釣出幼蟲,或由洞口塞入殺蟲劑(以棉花沾馬拉松、大滅松等原液),孔口以黏土封住燻殺幼蟲。
  3. 在4~7月間成蟲出現時,每隔1個月噴撒40.64%加保扶水懸粉100倍液於樹幹基部(自地面45公分高),以防成蟲產卵。
  4. 樹幹基部包紮防止成蟲產卵,此法使用之包紮材料有肥料袋或硬質PE塑膠黑網或透明塑膠布(0.2~0.3mm)等材料,剪成20~30公分寬之條片,圍繞樹幹基部2~3圈,可有效防止產卵,其維持時間達2~3年。


柑桔根線蟲
  線蟲為普遍存在於土壤中之圓形動物,多數為腐生性但部份為植物寄生性,它們能為害植物地下部份的根或地上部份的芽體,依記載有數種線蟲能為害柑桔,但以柑桔根線蟲最為重要。1913年美國及台灣即首先報導柑桔根線蟲的為害,隨後世界各柑桔栽培地區均嚴重發生柑桔根線蟲的為害。

柑桔根線蟲的病徵:
   柑桔根線蟲於地下危害柑桔的根系,初期並無明顯的病徵出現,一般管理良好果園即使有柑桔根線蟲的為害,在發生的最初二至三年也可能無病徵表現。
   當線蟲的密度增高後,柑桔的地上部出現如同根腐病徵,葉片直立或向上捲曲逐漸黃化,新生枝條減少數冠稀疏,梢枯或落葉,花數及結果量減少,明顯呈現生長衰弱的現象。
   掘開土壤可見細根非正常的黃、白色,被害根褐色、表皮剝落,多數細根粘附土粒為其特徵,後期細根枯死。


柑桔根線蟲:
柑桔根線蟲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的雌蟲成腎臟形,大小為55~69×30~33μm,雌蟲在產卵前分泌膠質形成卵囊,卵即產於卵囊內,二齡幼蟲由卵囊爬出以口針危害柑桔之根部。
雄蟲線形,體長280~340×12~13μm大小,食道退化不取食,發育成熟後與雌蟲交尾。
24℃溫度下,在枳殼寄主上14週完成一個世代,酸橘則僅需7週。發育適溫25~31℃、15℃以下線蟲即不活動,黏粒多(>50%)的土壤中線蟲繁殖率低,線蟲於根圈內移動極慢,傳播多數依賴灌溉水、雨水、農具或動物等為之。

柑桔根線蟲的危害過程:
柑桔根線蟲的雌蟲的二齡幼蟲由卵囊爬出以口針穿入幼根取食,經四齡脫皮成為成蟲,成蟲頭部固定於根部皮層內,身體大部分裸露土壤中,經交尾後產卵,卵覆蓋於膠質囊內,是故常見膠囊粘附土粒。

根線蟲

柑桔品種以枳殼最為抗病,在台灣北部線虫密度以5~6月最高,麻豆地區分別為2~3月及10~12月,應與環境內之溫度及雨水量有關。


防治對策:
  1. 栽培抗性根呫。
  2. 果園增加有機質的施用,提高有益微生物數量,特別幾丁質分解菌能有效防治線虫。
  3. 春梢期雨水來臨後可依植保手冊施用藥劑防治。



柑桔根粉介殼蟲
學名:Pseudococous chiponensis Takhashi
危害情形:
   根粉介殼蟲之形態與柑桔粉介殼蟲相似,但本種危害柑桔根部,以刺吸口器,刺入根部組織,吸食樹液,被害之根部生長受阻,嚴重者腐爛,使柑桔養分、水分吸收受阻,致植株生長不良,葉片呈萎黃現象。此蟲亦會分泌蜜露誘引螞蟻前來取食,幫助其在根群中擴散。

發生情形:
   根粉介殼蟲以若蟲態越冬,翌年春根系生長時,吸收細根之養分,至4、5月間成熟,雌成蟲在體尾形成卵囊產卵其內繁殖。孵化之若蟲爬滿根部,並分泌白色腊粉,使柀害根部如覆蓋一層白粉,被害根腐爛後,又移至新根續危害,被害之柑桔植株因養、水份吸收受阻,呈現生長勢轉弱,葉片變黃,葉數減少,開花結果少,果實小等徵狀。
此蟲在酸性土壤,而且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礫質壤土及日照良好的乾燥地區發生較多,尤以土壤含水量在15-26%之間最適其繁殖生長。


防治方法:

  1. 加強果園管理,改善土壤,勿使土壤過於酸性。
  2. 深耕柑桔園,免根群集中於土壤表層。
  3. 在3、4月根系生長期,成蟲產卵前根施撒3%加保扶粒劑或10%托福松粒劑,50克/株。(可與線蟲同時防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