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海拔的深山,卻雲霧常繞! 不像無人的曠野,反似桃花源!
柑橘病害
柑橘貯藏病害
柑橘黑星病
柑橘黑點病(褐色蒂腐病)
寄生性線蟲
柑橘瘡痂病
金柑疫病
柑橘潰瘍病
柑橘蟲害
葉蟎
有殼介殼蟲類(黑點介殼蟲、褐圓介殼蟲、黃點介殼蟲等)
無殼介殼蟲類(綠介殼蟲、半圓堅介殼蟲等)
柑橘粉介殼蟲類(球粉介殼蟲、桔粉介殼蟲、白粉介殼蟲等)
柑橘蚜蟲類(捲葉蚜、大桔蚜等)
柑橘木蝨、刺粉蝨
柑橘銹蜱
柑橘潛葉蛾
柑橘茶黃薊馬
柑橘椿象類
柑橘東方果實蠅
柑橘星天牛
· 柑橘園雜草防除
發生及危害情形: 東方果實蠅(如下圖)為害作物包括柑桔、番石榴、檬果、蓮霧、梨、桃、陽桃、酪梨、釋迦、枇杷、人心果等30餘種果樹,為果樹產業最重要之害蟲,危害果實所造成之損失極大。 雌成蟲以產卵管刺入成熟之果實產卵於果皮下。被產卵之果皮初呈不明顯針孔小點,以後向周圍軟化變褐而腐爛。孵化之幼蟲在果內縱橫蛀食果肉,導致果實腐爛而落果。 東方果實蠅在台灣每年約發生八~九世代,各蟲期全年均可見,無越冬現象。其族群發生與果實成熟期有關,族群密度以7、8、9月發生最高,11月至翌年2、3月間較低。柑桔果實成熟期適為族群密度高峰期,此時成蟲群飛至果園內產卵為害,如疏於防治將造成嚴重損失。
各期形態及生活習性:
防治方法:
發生危害情形: 本蟲為一雜食性害蟲,寄生種類多,在台灣之寄主作物,包括柑桔、香蕉、芒果、葡萄、蓮霧、豆類、瓜類、茶及各類花卉。為一訪花性薊馬,僅發生於開花期為害;在柑桔開花初期,即由附近之寄主植物侵入,棲息於柑桔花朵內,以銼吸口器吸取花瓣、子房之汁液並產卵繁殖後代,妨害花之授粉、發育,嚴重造成落花,幼果發育初期吸食果實汁液及產卵傷害,誰成果皮呈褐化之銹斑,影響商品價值。本蟲在柑桔園之發生主要在3-4月之開花期,花期結束後,即遷移至其他寄主。
防治方法: 本蟲主要發生卡柑桔開花期、幼果期,尤以暖冬及早春乾燥之季節發生密度較高,應注意防治。防治藥劑參考附錄。
發生及危害情形: 成螨及若螨銼吸嫩枝葉汁液,被害葉片變成蒼白色斑點,發生嚴重時全葉變成淡黃綠色,生長受阻,甚至落葉,影響植株生長發育。 年發生20餘世代。一年中除了7~9月之颱風雨季繁殖稍受限制外,其他月份均適宜其生活,尤以乾燥季節繁殖最快。完成一世代需時約21~35天。在中南部地區柑桔園於2、3月份即可看到紅蜘蛛危害。
防治方法:防治銹蜱之適期為銹蜱發生初期,即應開始防治,以防族群密度急遽上升。防治藥劑參考附錄。
柑桔根線蟲的病徵: 柑桔根線蟲於地下危害柑桔的根系,初期並無明顯的病徵出現,一般管理良好果園即使有柑桔根線蟲的為害,在發生的最初二至三年也可能無病徵表現。 當線蟲的密度增高後,柑桔的地上部出現如同根腐病徵,葉片直立或向上捲曲逐漸黃化,新生枝條減少數冠稀疏,梢枯或落葉,花數及結果量減少,明顯呈現生長衰弱的現象。 掘開土壤可見細根非正常的黃、白色,被害根褐色、表皮剝落,多數細根粘附土粒為其特徵,後期細根枯死。
柑桔根線蟲:柑桔根線蟲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的雌蟲成腎臟形,大小為55~69×30~33μm,雌蟲在產卵前分泌膠質形成卵囊,卵即產於卵囊內,二齡幼蟲由卵囊爬出以口針危害柑桔之根部。雄蟲線形,體長280~340×12~13μm大小,食道退化不取食,發育成熟後與雌蟲交尾。24℃溫度下,在枳殼寄主上14週完成一個世代,酸橘則僅需7週。發育適溫25~31℃、15℃以下線蟲即不活動,黏粒多(>50%)的土壤中線蟲繁殖率低,線蟲於根圈內移動極慢,傳播多數依賴灌溉水、雨水、農具或動物等為之。
柑桔根線蟲的危害過程:柑桔根線蟲的雌蟲的二齡幼蟲由卵囊爬出以口針穿入幼根取食,經四齡脫皮成為成蟲,成蟲頭部固定於根部皮層內,身體大部分裸露土壤中,經交尾後產卵,卵覆蓋於膠質囊內,是故常見膠囊粘附土粒。
柑桔品種以枳殼最為抗病,在台灣北部線虫密度以5~6月最高,麻豆地區分別為2~3月及10~12月,應與環境內之溫度及雨水量有關。
發生情形: 根粉介殼蟲以若蟲態越冬,翌年春根系生長時,吸收細根之養分,至4、5月間成熟,雌成蟲在體尾形成卵囊產卵其內繁殖。孵化之若蟲爬滿根部,並分泌白色腊粉,使柀害根部如覆蓋一層白粉,被害根腐爛後,又移至新根續危害,被害之柑桔植株因養、水份吸收受阻,呈現生長勢轉弱,葉片變黃,葉數減少,開花結果少,果實小等徵狀。此蟲在酸性土壤,而且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礫質壤土及日照良好的乾燥地區發生較多,尤以土壤含水量在15-26%之間最適其繁殖生長。
張貼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